流浪者之歌

Dec 17, 2017

在人類未在土地定居,身為游牧民族尋著水草而居時,大地未曾有流浪者、流浪貓、流浪狗,大地是眾生所共有的居所。

人們慢慢開始增多,移居的生活方式不再適合,蓋起了房子,劃好了每分地,透過交易買賣取得,人類離開了自我,擁有自己的居所,大地不再是共生的地方,那在地上的,沒有分到土地的,都成為流浪的,被人所驅趕、藐視。

赫曼.赫塞筆下的悉達多從身為婆羅門之子的身份成為沙門(苦行僧),用苦行來離開自我,修行己身用以脫離被慾望所掌管的世界,消滅所有的慾望,其實不也是一種慾望?仍無法逃離,在與佛陀的對話更為精彩,道出這世界如佛陀所說共容共生、眾生平等,為何會存在悟道者,可以達到涅槃,超脫輪迴?

頗難想像一個德國作家可以這麼了解印度與東方的文化,在宗教的金粉下,論說著一個無關宗教信仰的求道者的故事。悉達多後來選擇以入世的方式去悟道,在一開始他仍然可以以沙門的心態,不受慾望牽引,這樣的日子久了,靈魂也變的混濁,無法將道看到清楚。

曲終人散,生命就像一首曲,它的旋律無言語能形容,用文字填下每個旋律的詞,我們看見了,但要用心感受那無言語的旋律,文字像曲的影子,他們在一塊才是完整的歌,像齊克果所思想的,要離開自我才能成為真正的自我,從存在的自我,走向存有的自我,那自我是因一位永在者而存在的。

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,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;卻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,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。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,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。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在天上的。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,並不以為恥,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。

上帝,應該是基督徒永遠的鄉愁

Ekman Hsieh
Ekman Hsieh

文字工作者,寫作時間常常在人類與電腦之間拉鋸,相信閱讀,相信文字與思想所構築的美麗境界